0%

书名:《小狗钱钱》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背景介绍:之前买《富爸爸》的时候,好像是打包买的,相当于捆绑销售了。

锐评为给10岁小孩子看的书,浪费了我三十分钟的时间。

店名:潮发潮汕牛肉店 居然之家店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823号居然之家6楼6-08B
消费:154元
评分:5.5

简单来说,在广州的这种水平的牛肉就能拿来开连锁店还不亏本的话,那只能说广州的牛肉鉴赏水平也就那样。

书名:《富爸爸穷爸爸》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背景介绍:过多的人推荐了,再加之我确实需要一些书籍来作为个人资产体系建立的参考,所以就买回来开看咯。

先说局限性:本书的相当一部分观点受到了作者本人价值观,时代背景,国家制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至少在我个人的理解里面与现在中国的环境是存在偏差的,因此,评判性学习比较重要。

但是总的来说,《富爸爸穷爸爸》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至少是提供了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尤其是以个人资产这个板块的理解,后面会细说,然后虽然我父母本身是创业的,我自己的成长经历里面有受到一些言传身教,所以我自认为是,在财务的理解上还是要略微好过同龄人,但是一个事实是,市场并非存在年龄的区分,自身的财务系统是暴露在所有人都存在的大环境中,因此一些细节需要更加的小心,自己的理解也需要去不断的拓展。

下面就单独列举一下我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里面看到的,很值得记录下来的东西。

1.“财商素养的核心有六个词,它们是: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现金、流动。”

这一点很有启发的原因是,我自己出学校,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我自己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体系,以每周一次的频率更新我的数据库。但是之前的资产管理体系过分关注收入与支出了,即使是在我自己的财富规模很小的时候,依旧需要去注意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尤其是要理解到低利率环境下负债与资产的正确关系。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关注现金流动的方向,而非是财富本身,纠结数字是无意义的,思考流动性才是重点。

其实流动现金一直是我在潜意识存在的概念,家里有公司天天念叨这些东西是很难没有这个初步概念的,但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是没有过的,它很好的建立了一个判断标准:什么是资产,是什么是负债:只需要思考现金此刻的流动方向与未来可能的流动方向。

举例说明:如果是简单的买房贷款自己住,那么这是一个明显的负债,因为自己的现金是在向外流出的,且没有任何时刻的可预见现金流入。但是反过来,如果是清楚的房产投资计划(初期成本,持有成本,收益率(如果有计划出租),出售时间或准线),且有能力在未来执行,那么这是一笔好的资产,因为在前期现金流流出,但是未来存在可预见现金流入。

2.准备Plan B

这个算是我一脉相承我爹的陋习,半场开香槟,一个好的状态是保持良性焦虑,直到确定好一个完整的plan B。尤其是在现代城市这种复杂系统中,风险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保持一个抗风险的姿态是具有更大价值的,甚至要比《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更有价值。

3.请教与学习

这个是我看书的时候里面提到的内容,突然联系到了雷军2023年年度演讲里的一个相似的观点:用于向精通这个领域的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当面也好,电话也好,看书也好,都是一种方式,重点是解决“处在不懂状态”的这个糟糕问题。

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是,我都发了两个月工资了,我至今对五险一金与个税系统一无所知,我反省下来觉得这是一个糟糕的情况,尤其是我妈还是公司的财务主管的情况下,有一个最该请教的人结果给忘记了,属实是有点逆天。这周应该会解决这个问题。

书名:《东京贫困女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背景介绍:逛豆瓣书单的时候发现的书,期初看简历还挺有兴趣,就买回来了,看过之后也是挺多感触,值得写写读后感。

本书主要的内容是采访一些,在东京因为贫困而进入灰色色情产业(爸爸活,夜场陪酒,成人电影女优等等)的人,让他们自己讲述自己是为什么进入这一行,在这一行的经历是什么,有的退出这个行业之后的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然后作者发出了一些对应的感叹,表达了日本政府在低收入人群救助,学生贷款,医疗援助等多个方面的反思。

概述起来的内容很无聊,因为太总结,而丧失了细节的力量。

细节是一个个具体的悲剧。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而不幸的家庭总是各有各的不同。本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我对于不同的理解。

因为本书是局限在东京圈的贫困女子,一个重要的垫是,在城市化后期中的底层贫困群体面貌,和国内的低收入人群的面貌,是会有很大的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中的贫困人群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困境,这与《贫穷的本质》一书中所描述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性贫穷有着很大的差距。

区域性贫穷的核心特征是系统匮乏所导致的生产能力低下,而后城市化期的贫穷则更多的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导致人难以融入城市的复杂系统中,进而导致系统对人的排斥。

我们当然会注意到,本书把目光聚焦在女性上,因此问题更加复杂,一些女性特有的困境与社会共有的困境叠加在了不幸的“被抛弃者”上。而更重要的是,首先需要一个承认,承认系统性的“抛弃”广泛存在于城市化中后期,不可用偶发性来解释如此的问题。

中国走在扩大城市化的道路上,需要看见警示,看见“被抛弃者”。

这个电影吧,就我锐评为新时代主旋律爆米花,和什么湄公河行动啊,战狼啊算是一个逻辑,只是说主旋律和爆米花的占比问题,当然占比的多少其实也不算是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在不同的占比下将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孤注一掷》算是剧情上结合得不差的电影,虽然看得出来为了过审上映去掉了相当多的血腥暴力,但是呢只是剧情上我认为是相对和谐的,当然,主旋律电影,已经别去找什么深度上的东西了,找找可能有的广度就不错了。

但是《孤注一掷》最大的问题在于廉价感,尤其是以视听设计匮乏导致的廉价感,镜头的调度主打一个朴素,很难看出有什么想法,因此一旦观众看腻了剧情企图寻找时视听的时候,《孤注一掷》就很难给予观众对应的内容,因此就我的预测,《孤注一掷》会拿到一个中偏上的口碑,但是相当部分的人认为相对这部电影有些名过其实。

最后评个分吧:6.5/10

店名:怂重庆火锅厂 美林天地店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663号美林天地西座B1层B001号商铺
消费:123元(人均)
评分:7.5

很不错的火锅连锁店,即使是和重庆本地的火锅比也能算得上是中上,汤底少有的辣中带鲜,回甜适中,整体的平衡感很不错。店里的牛肉很不错,不愧是广州的地利,其他的一些食材就朴素了,算是小小的掉分点。还有就是店里的氛围不太行,我比较讨厌海底捞式的氛围。

不过就会有这两个缺点我都能打出7.5的分,这个汤底的含金量就不用多提了吧()

上周比较crazy的是二阳了,更crazy的是我还顶着高烧加班,猛猛赚调休,感觉我确实有点太猛了。这周基本上康复了,自我感觉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这周看了几篇很有感触的专栏,有一些收获,当然主要的一个想法还是,尽可能的完善自己已有的雏形的内在逻辑,先跑通内在逻辑,再梳理需求,慢慢沉淀,再去积极拥抱技术。

另外就是我很喜欢散步,但是最近都挺懒的,于是电子散步:蔚蓝,启动!打算先搞一个175的档出来,然后再看看后面是继续跑速通还是尝试202一下。

最后一个事是,最近想新建一个B站号,用来做专业上的分享,这样我两个号就拆开了工作和生活,感觉是一个很不错的思路。

一.工作产出与计划

1.本月工作重点与成果产出

(一)在产出上
(1)顺利完成新人培训,作为组长带领小组获得团体积分第一,并获得个人积分第一
(2)负责功能项的系统设计(方圆镜,广告接口)与在已有系统的优化(时之祝福,交换系统,弹窗)
(3)进行一些养成投放与新功能对应的辅助配置工作与数值工作
(二)在个人提升上
(1)在新人培训中学习了不少各个岗位的基础知识,尤其在策划方面,明确一些工作中的重要节点
(2)阅读策划相关的书籍,目前在看网易的那一套书。

2.下月工作重点与开展思路

(1)根据测试结果,对游戏进行进一步优化,跟进还在研发过程中的系统,策划后续版本内容,在当时的日报总结得相对详细,这里就不作重复了。
(2)开始着手学习unity相关内容

二.总结与思路沉淀

1.思路与复盘(回顾目标、梳理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一)神来开发
(1)这个月做系统功能设计上更加熟练了,会在全局上和在细节上有更多的思考。
(2)在跟进项目的开发上有些脱节,有的时候自己没有即使的跟进项目的后续,不清楚系统开发的进度,尤其是自己手上系统变多,并且有的系统还存在多个优化点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改进的,最好是拿个便签立桌子上,随时记录自己的项目的进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去主动跟进项目,多在群里问问状况。
(3)要进一步思考的点是,如何从实际功能到具有趣味性的功能,如何设计出具有乐趣的游戏环节还是相对困难但是也需要去前进的方向,不然纯粹的功能设计反而是加重了玩家的操作成本,给玩家增负了。要改进这方面的话,还是需要多从已有的游戏中去拆解学习,找到系统–玩法行为–玩家体验之间的联系。
(4)注重文字表述能力:有很多系统的文字表述做得不是很清晰,很容易给玩家带来误导,这个还是得跳出自己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系统,玩家第一次接触系统的场景是怎么样的,第一次接触到的系统说明是怎么样的,去思考这个说明传递给玩家的意思是否合理。
(二)新人培训
(1)相比于工作中的一些大部分工作都是有明确的开发方向,新人培训自己作为小组demo项目的策划需要自己来明确游戏开发方向,搭建游戏框架,这个变化的跨度还是非常大的。在这一点上算是这一次培训需要去吸取教训的一点,为了推进项目,做了过多的框架包装,但是没有把玩家体验和游戏内容联系起来,推项目推到一半才感觉做了个无趣的游戏,这种情况是相比于缓慢的开发是更糟糕的灾难。当然对于开发时限的理解,我觉得需要更多的去理解每一个岗位的职能,去区分一本道的开发内容与需要取舍的开发内容。
(2)游戏分析报告这块的话,还是要抓设计思路,而不是设计框架,否则对游戏的理解就太浅了,光分析一些表层的机制是一些游戏自媒体的水平,作为策划还是要把握系统与体验之间的联系,并且多多关联同类的游戏,他们有类似的设计吗?如果有,他们达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没有,那么能加上这样的设计吗?分析的机制未必是很大的东西,可以是很小的立足点,但是要探索思考讨论的东西还是需要兼顾深度和广度。
(3)在培训期间还学了一些别的东西(不同职位的职能,大小服的生态,战斗设计思路,游戏拆解思路等等等等),但是我觉得比起学到的东西,了解到更多需要去学习的东西是更重要的。新人培训还是成为一种自我培训的起点,在以后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与认知,沉淀方法论。

2.想法或建议(团队协作、产品版本、业务方向与进度)

三.不方便在公司内写的部分

我经手的第一个项目“从灵”果不其然的寄了,我的月报是7号提交的,然后这个项目的三测是8号开始的,今天9号看次留爆炸,甚至于说数据低于二测,当然二测的数据也低于一测就是了。三测数据炸裂成这样,再加之版号还没下来,当然也没必要继续调整了,策划组长和制作人一并决定把这个项目给砍了开个新项目。

我意外吗,我并不是很意外,事实上我进组的时候游戏刚好二测完,二测到三测之间也就做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大部分调整集中在游戏的数值上,但是我进组的时候对这个游戏粗浅的判断就是,这个游戏的问题不在表层的数值,虽然第二版的数值确实有问题,但是这只是问题的结果,而不是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原因更应该是,这个游戏的核心玩法与核心循环这两个最终的板块都没有理顺,中间的逻辑架构非常的混乱,玩家视角进游戏其实是很懵的。

但是这就是问题的原因了吗,事实上也不是,在我的理解里面,游戏作为产品只是一个产出,具体的原因还是在人,10个策划来做一个mmo这种大赛道的品就不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想法,小团队做垂类要好得多,而不是纠结在过去成功的mmo经历上。

当然这个项目寄了反而是对我有利的事,不然这个项目真上线了其实也和我没啥关系,后续运营学到的东西肯定是不如在项目初期学到的东西。并且逻辑上讲我拿着培训的新人第一有着最优业绩,大概率也裁不到我这,最次也是换部门,并且换部门也不一定坏就是了。当然我们部门的人我觉得还是挺nice的,虽然做的东西寄了,但是工作的过程我还是挺享受的。

店名:以饭湘许 美林MLIVE天地东座店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663号美林天地一期三楼3F017-018号东座
消费:???元(人均80元左右)(有人请客没问价格)
评分:6.5

很不错的工业连锁店,是我认为很好的发挥了工业化的店:菜的出品板正而严格。同样一些工业连锁店的短板还是没有补齐,像是味道上的丰富度,服务上的提升空间,食材的质量与新鲜程度等等,不过这个价位我也不强求这些,毕竟对于开店来说就是取舍的艺术,只是我作为食客,追求更多自然是无可厚非。

书名:《大国大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背景介绍:一些我身边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对退休这件事的研究比较深入,我一直的观点是,研究退休的两个基石,一个是个体资产体系,另一个就是退休后生活城市的选择,因此了解学习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囊括在了我的退休研究中,之前看《置身事内》和朋友交流的时候,就被推荐了这本书,现在总算是找到了时间来看看。

本书主要是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矛盾做出的一些分析与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一版的出版时间是在2016年),提到的一个比较新的说法是:“中国经济的欧洲化”,具体来说就是在统一货币的情况下,由于历史包袱(苏联威慑下的经济发展战略拆分),省级以下官员收到经济指标考核的压力等等原因导致的,各省经济相对封闭,资本与人力流动的相对阻碍,并由此导致的巨大资源错配。另一个板块则是提出,放开人员与资本在国内的流通管辖,加速人口聚集,放弃乡村建设等行政平衡手段,用市场的方式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逐步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最终达到以建设超大型城市为主线的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目标。

同时书中强烈批判了过度平衡主义,并提出观点,聚集同样将带来平衡,落后地区的人员流失导致了人均资源量的上升,而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服务则辐射到了更多进入该地区的人:聚集反而带来了人均上的平衡。这也是本书的核心立足点,

当然本书还讲到了许多这个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与困难,这里就不展开细讲了,想细讲的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一些回忆。

第一个回忆是19年的回忆,当年我们高考完填志愿,我记得上海市出台了一个政策,是所有985本科,211硕士,博士可以直接落户上海,这个政策被视为中国大城市扩张限制器的解除,其原因就是本书的作者:陆铭,在路线之争中得到了启用。那么自然有路线之争,就自然有另一条路,也就是温铁军的乡村振兴路线,其背后的逻辑更多的是基于农村耕地红线保护与农村人口补偿的思想内核。这个的争论应该是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开展四万亿刺激计划,刺激计划的方向与这一路线之争深度绑定,由此带来的著名的温陆之争。19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还曾经有过这样的讨论。

第二个回忆在大一,是我和朋友在徒步中的讨论,我们聊到,对于乡村振兴中的偏远山区小村落,相比起通路发展产业,为什么不直接把整个村子搬到就近的镇旁边呢?当时也是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的思考与讨论,现在想来依旧觉得很有意思。

第三个回忆在大三,是我突发的想去调研一下挂壁群体(或者所谓的三和大神们),于是找了个微信群潜水,看看挂壁老哥的想法到底是什么,群里相当多的老哥就提到了:由户籍制度导致的农民工进城难,进厂难的问题,而户籍制度,就是在《大国大城》中重点批判的一项制度,属于是callback了。

当然我是没有必要去了解温陆之争的实际历史,我相对还是更关注国内的城市群变迁,以及立足与此的退休生活建设,这个话题就留到单独的专栏中去聊吧。